学习方法 | 09-26 17:28 6513次 4次
似乎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同学:上课听懂了,没有问题,上课没听懂,也没问题,不知道从哪开始问.........
不知道,你是不是也这样?反正青果君以前是,课上低调,不闹,不求“闻达”,不刷存在感,甘当绿叶,不求老师关注。成绩不上不下,面对试卷也不是不想问,就是不知道从哪问,问什么,怎么问!
为什么会缺乏“提问的能力”呢?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:
没经历过提问过程;
不会用语言表达问题;
满足于现有的简单答案;
盲目相信权威观点,认为问题就没有了;
没有提问习惯;
放不下面子,害怕被其他同学看见自己提问。
青果君在一片文章里看到一个现象,就是以色列的教育是一个以提问为导向的教育,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最爱问的问题,不是考试得了多少分,今天老师表扬你没有,而是:今天,你提了什么问题?
一个好的问题,就是那种价值100万美元的问题,不是想提就能提出来的。
你之所以能提有价值的问题,是因为你知道问题的七寸在什么地方。所以,提问是我们一生的习题。
没有问题,就是最大的问题
为什么我们常说“没有问题,就是最大的问题”?
因为没有问题,就意味着你不知道学习的目标在哪里,也不知道现状是什么,自然就不知道有什么问题,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随波逐流,一脸迷茫。
比如老师刚讲完一道题,然后问:“大家还有没有问题?” 你回答:“没有问题。” 千万别天真的以为你都听懂了,更大的可能是: 不知道什么算真正的听懂了,以及为什么这道题要这么做,你没有一个期望值; 也不知道自己听懂了什么,没听懂什么,处在游离状态,找不到自己的现状。 换句话说,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。 因此,不是你完全听懂了,没有问题,而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听懂,不知道什么算完全听懂,因而找不到这个落差在哪里,没有发现落差也就没有发现问题,所以只能回答:没有问题。
当然,青果君知道这不是个案,回顾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,我们很少扮演提问者的角色。
由于我们要接受的知识是由教材所确定的,所以我们就会以为,无需提问,我们也知道要接受哪些知识。只要把该学的学会就可以了。因此我们并不重视提问。
苏格拉底说:“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。”他就是一个特别善于提问的人。后来很多西方的大学都用他这种方法来教学,称之为“苏格拉底法”,用得最好的,是哈佛大学商学院。
那么,问题来了,如何学会提问?才能做到像苏格拉底一样呢?
问什么,才能提升认知?
第一步,你要从问句开始,而不是用阐述或者命令
打个比方,你是学生,对今天老师讲的不满意,如果你对老师说“讲的我听不懂”,这个效果可能不会很好,老师可能会觉得你砸场子。 你可以问老师:“今天讲的xxx的地方我没有听得,老师能不能再讲一下?” 这个提问会让老师自己琢磨一下:是不是都没听懂呀?我讲的太快了吗?哪儿没听懂?具体是概念还是计算过程没听懂?这比你去泛泛的评价效果要好。
这是第一步,先学会用问句。
第二步,提出正确的问题
问题是学习的起点,如果没有疑问,我们学什么呢?正是有疑问,有困惑,我们才需要学习。
一个问题,就像是一盏路灯,只会照亮下方的特定区域。
你想要的答案,就像是一把遗失在路灯下的钥匙,如果你想要找到它,就必须打开它上方的路灯才行。
但如果你问错了问题,就像是开错了灯,就永远也找不回那把钥匙了。
你看,往往就是这样,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,也是解决问题流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在遇到问题时,先别急着找答案,而是问问自己,真正的问题是什么?
只有提出正确的问题,才能最终解决问题。
你看这一招很简单,但是足以使你成为一个理性的人。
比如: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章节时,你可以问: 勾股定理至少有16种证明方法,你都会吗? 除了勾三股四玄五,你还知道几组常见的勾股数? 在勾股定理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? 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? 勾股定理曾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,你知道吗? 如果这5个问题你都解决了,相信学霸是没跑了。
所以说,学问,学问,你会学你还得会问。
刚才说的这三步,解决的是“问什么”,下面就是怎么问的问题了。
怎么问,才能更好得到想要的答案?
关于“怎么问”,《提问的艺术》归纳了三种提问方法:
第一种,封闭式提问
就是问得非常具体,对方只能正面回答,给出直接的答案。最典型的封闭型提问,是“是非题”,对方只能回答“是”或者“不是”。
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封闭型提问呢?当你和别人谈一件事,别人总是兜圈子时,就适合用封闭型提问,直接要求他给答案。
第二种提问方式,就是开放性提问
所谓开放性,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,可以随便说。开放性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“是”或“否”来回答,它需要更清楚的解读,会带来更丰富的互动。
4人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