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学习严重“偏科”

学习方法 | 01-19 13:45 1495次 4次

亲爱的读者,你知道吗?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“木桶理论”,大致是说:“一个由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的水桶,其最终蓄水量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,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”。这个效应被广泛应用于解释“局部影响整体”的各种现象中。当然,学习也不例外,今天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来分析一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存在的、并且感到困惑的“偏科问题”。


pk-t.png


其实,在学生时代,我也一直被“偏科问题”困扰着。数学成绩明显不如语文考得高,物理化学总是激发不了我学习的兴趣。来自农村的我们始终相信,学习是改变命运的途径。时至今日,我也不会忘记中学时为了提高数理化成绩所做的努力。


到了高中,当有的同学还在纠结于“报文科还是报理科”时,我却想都没想,就把自己的姓名写在了文科的下面。不要问我为什么如此坚决?我只是在当时比较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罢了。时至今日,我依然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。就我个人而言,本来就存在偏科的问题,虽说后天的努力十分重要,但那时候,还是不想冒太大的风险。如果当时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学科,学习起来到底有多吃力?曾经的付出能不能收获美满的结局?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,谁又知道最后的结果呢?


其实,后来我才逐渐明白:偏科真的是由好多种因素导致的,有的是先天的,有的却是在后天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。


关于先天的因素,说得比较多的就是每个人的智能优势不同,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显示,每个人的身上都至少综合地存在着八种智能优势:语言智能、数理逻辑智能、身体运动智能、视觉空间智能、音乐智能、人际交往智能、自然观察者智能、自省智能。这几种智能优势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,但我们一般都具备其中的一两项智能。这就不难理解:“为什么有的人擅长数理化?有的人天生就具有运动天赋?”。如果用这个研究成果来解释“为什么我的数学考得没有语文高”,那我只能说:“在我身上,数理逻辑智能不如语言智能优势体现得明显罢了”。


关于导致偏科的后天因素,无非就是两个,一个是兴趣所致,再一个就是学习方法不对。


关于兴趣,我只想说,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能够对自己所学的学科保持持续的热情当然很好。但有时候面对一些比较晦涩、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,我们真的迸发不出强烈的学习愿望,但考试中的试题又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。所以当现实需要和兴趣出现冲突的时候,我们还是理性一点,至少在中学的时候。


关于学习方法,我要说的是,每个人的学习水平不一样,学习能力不同,学习方法不能一概而论,但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,比如说,数学和物理需要理解,语文和历史需要背诵。抓住每一学科的特点和规律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避免出现“偏科问题”的有效途径。


最后我再重提一下那个“木桶理论”,希望能引起你对“偏科问题”的重视。不要对“因为偏科而与好学校擦肩”感到懊悔,因为在你曾经的学习年纪里,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。

返回首页

4人赞

分享到:
在线咨询
400-0011-301